Vox 武汉店改造(二):合作
* 不知道 vox 改造是什么的读者可以看看武汉本地媒体汉声的这一篇报道。
我们在讨论要不要今天发这一篇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则公众号留言:
谢谢你的留言,我们今天就发啦!
上回说这一篇要讲设计,但是我们决定还是先讲合作。
我们写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时候,看过一本书,是英国社会学家 Anthony Giddens 写的《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亲密关系的转变) (1992)。
Giddens 提出并反复强调一个概念,叫做纯粹的关系(pure relationship)。相对传统意义上基于性、血缘、朋友等等的亲密关系,纯粹的关系是一个「提纯」了的概念:
它(纯粹的关系)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一种社会关系以它本身为目的构建起来,在它里面每个人都和其他人保持一种持续的结社关系;这种关系能维持下去的唯一途径,就是所有身在其中的人都可以相互提供能让每个人都足以持续处在这种关系中的满意度。
It (pure relationship) refers to a situation where a social relation is entered into for its own sake, for what can be derived by each person from a sustained association with another; and which is continued only in so far as it is thought by both parties to deliver enough satisfactions for each individual to stay within it.
我们看到的关键词是持续(sustained)、结社(association)和满意(satisfaction)。加起来就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关系,只有大家让彼此都满意,才能长久的在一起。
这个在今天看起来似乎很平常的说法,其实在历史上是对传统人类亲密关系的一个巨大、巨大、巨大的挑战。每个人的「满意」在一个关系中都有效,意味着每个人类个体都拥有真正的平等,这在历史上是一件全新的事情。比如以前在很多文化中,不管妻子对丈夫有多不满,都是不可能影响到婚姻的。
因此,纯粹的关系完全可以被反过来解读,即「一旦不满,就可以立刻终止关系」。在我们今天以「爱情」为出发点的亲密关系中,「分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分手意味着爱情的结束。
然而,所谓的「爱情」,起码这本书的作者 Giddens 证明了,是不可能长久的。那么「爱情」的下一个阶段,除了「分手」,往往是「婚姻」。分手与婚姻,分别意味着破坏与延续一个持续的关系。而「爱情」作为起点,虽然可能很多人不会承认,但一定是以婚姻(长久的关系),而不是分手,为目标的。或者说,分手,往往是因为「没办法」。
人类既希望人人平等,又想让关系持续得越久越好,但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婚姻实际上也并不是之前说的纯粹的关系,而是由法律作为第三方,替代了历史上的各种不平等约束,以一种外部契约的方式使这个关系得以持续。这个契约在关系稳定的时候不会出现,只会在关系面临被破坏的时候强行介入。
讲到这里,你也许就可以很容易的想到我们在一个设计合作中常常会碰到的一件事情,就是「合同」。
换句话说,当没有「结婚证明」,没有「合同」的时候,婚姻和设计合作,才是一种纯粹的关系:它是一种持续的合作关系,每个人在其中都能让彼此感到满意。
之所以提婚姻,是因为它是人类合作的一种极端状态,即以合作双方以死亡作为合作的终点。其他形式的合作,则通常发生在合作者生命的某一段时间,以达成某个,或一系列共同目标为终点。在婚姻中会发生的问题,几乎会发生在所有其他形式的合作中。设计当然也不例外。
既没有权利的挟持,也没有法律的约束——没有老师的班级,没有证书的婚姻,没有合同的设计——这样的合作,听上去好像就是会以失败告终的,起码是不靠谱的。
但是当然,不一定。
据我们了解,现在中国流行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有一个很简单的定义,是我们喜欢的,文笔复杂而华丽的 Richard Sennett 老师提出的,我们觉得很有道理,就是「为了做好一件事情而做一件事情的欲望」:
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不朽的、原始的人类冲动,一种为了做好一件事情而做一件事情的欲望。
Craftsmanship names an enduring, basic human impulse, the desire to do a job well for its own sake.
如果你认真看了前面讲的,就会发现这与 Giddens 对「纯粹的关系」的定义不谋而合,纯粹的关系是在讲关系,工匠精神是在讲个人。我们这里不讨论工匠精神对于个人的影响,但对于合作,我们可以做一个不严谨的结合,即,工匠精神是纯粹的关系可以长久的必要条件。比如,一个好的婚姻,就是两个人为了在一起而在一起;反之,另有所谋的婚姻,往往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理论可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但实际的问题往往在于,怎么做,在目前的话题下就是,如何才能持续让对方感到满意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满意,和开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一方让另一方感到不开心,但以一种令对方满意的方式结束了这个不开心,回到了并不是开心,但是是一个中性的状态,那么这个结果就是令人满意的。举例:一个诚恳的道歉,有时不仅可以弥补一个错误,还有可能改善关系。
此时我们要引入两个概念,也是 Giddens 在亲密关系中提到的,一个是信任 (trust),一个是问责 (accountability)。在实践中,这两者如果平衡好了,就可以让一个持续的关系可以维持下去。
没有问责的信任会变成单方面的,即变成依赖;没有信任的问责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意味着无穷无尽的审查对方的动机和行为。
Trust without accountability is likely to become one-sided, that is, to slide into dependence; accountability without trust is impossible because it would mean the continual scrutiny of the motives and actions of the other.
然而在真正的实际项目中,往往是没有人知道上面这些鬼东西的,比如 vox(哈哈哈终于)。
在此次合作中,我们一共有四组人马:建筑大王、协作派对、vox、和施工队。
我们是没签合同的,其他三组人不知道,但假设也没签。这意味着建筑大王有可能收不到设计费,vox 有可能得自己 DIY,协作派对有可能又收不到设计费,又要帮 vox DIY,施工队有可能根本就不会参与——最终大家关系破裂,vox 基本上也没什么变化。
理论上,这件事情发生的机率是很大的。尤其我们的变数很大。我们在意大利,住在山里,一旦不爽,手机电脑一关机,随便走个几小时,连邻居也很难找到我们,别提在武汉的他们了。
可以破坏合作的远不止我们,往细了看,这里面哪里只有四组人,而是有数不清的个体,yoko,tao,蔡凯,朱宁,李雄,宁蒙,赵晨,李半仙,吴师傅,楼上洗脚城老板,隔壁烧烤店老板,城管,物业,空调师傅,各种我们不知道的人,所有人都做了事,所有人跟所有人有无数多的交流和互动,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但现实往往比想象更美好,因为结果是这些人一起完成了 vox 的改造,完成的(据说)还不错。
这里面不是每个人都有工匠精神,也没有人知道什么叫纯粹的关系,很多人都互相不信任,问责也常常石沉大海——但这恰恰是我们想说的,即,在远达不到我们之前讲的那些条件的前提下,如此复杂和不确定的一大群各种各样的人也是可以合作的,我们甚至相信,如果我们真的半路跑掉了,vox 也还是可以盖起来——他们过去的十来年可都是一路 DIY 出来的。
在这次合作、以及每一次合作中,我们除了像空调师傅装空调一样贡献专业技能以外,其实还在不停的通过每一次交流直接或间接的给其他合作者表达一些我们对于理想合作的期待,尽力激发每个人内心的「工匠精神」,让「纯粹的关系」有可能发生。
表达这些期待的意义在于,它们会像种子一样,在或短或长的时间内对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起到积极影响,再以这些人为中心发散出去影响更多的人。一个项目在我们看来,只要能保持这样坚持做完,无论最后有多少没实现的细节,对我们而言就都算是好的项目。
其他的远程啦,分工啦,控制啦,其实就都是次要的了。
我们下一篇讲设计。